聖訓 080-035

神武天王:

發佈日期:1991/06/21.傳示日期:辛未年五月初十日亥時

  談「發揚武士道的時代精神」。

  日本武士道乃是起源於十二世紀之「鎌倉時代」,以迄十九世紀之「明治維新」普遍世俗化之後,形成一股促進日本現代化之主流之一。就它的精神內涵與實質意義,不僅是尚武精神(而不好戰)及實踐道德之工夫,更融合了中國的儒家思想和日本既有的神道信仰,以及佛教教義,而蔚為大和民族之民族精神象徵。故身為大和民族子孫,在現代及未來環境與潮流衝擊之下,必須了解武士道的時代意義,並進而發揚武士道的時代精神以慰天視:

  一、實踐武士的道德和行為準則,追求提昇精神境界並注重現實物質之存在性,使理論與實行並進,不致流於空談或紙上談兵或無智妄行或無慧斷行,使心靈與肉體相和諧,理性而不盲目,積極而不衝動,藉假修真,成就靈性的高超境界。

  二、遵守孔孟學說(儒家思想)之智慧哲學;

  (一)敦守五倫之德(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孝悌忠義,兄友弟恭,由持家發展為治世之哲學。

  (二)修身治學,處世行道,皆腳踏實地,避免好高騖遠和不切實際,並積極樂觀,安貧樂道,儉樸勤廉,日新又新,平易近人,助人為善。

  (三)人人皆可以為吾師,以不恥下問之精神,就教於高明,提昇自己的學習及覺悟境界。

  (四)術德兼備,文武並精,就現代而言,即技術知識及品德修養共俱備,學術與實踐並精進。

  (五)涵養大仁精神,即憂國憂民,憂世憂天下之意識和觀念,展現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和「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之精神生命力量。

  (六)虔誠求道,無畏殉道,視死如歸,死得其所。即明理義,辨廉恥,「朝聞道,夕死可矣」,寧為大義、大仁、大勇而死,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呈現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之精神。

  三、闡揚佛教教義精神:

  (一)保持平常自然的心境,不存勝敗得失之心。

  (二)消除固執本意之「我執心」,化清自大自滿之「我慢心」。

  (三)動靜之間維持「無色無相」的心靈。

  (四)心無雜念,萬念俱空,掃除心病,身心皆安。

  (五)慈悲容忍,濟世利物。

  四、保存神道之優良精神信仰:

  積極強調以正確宗教信仰之觀念,追求與印證內在真理及心靈純潔之道,而不迷信於「怪、力、亂、神」之不合理的思想和行為,並摒除「君權神授」之迷信理論和主義。

  由以上可知,現代的武士道精神是胸懷天下之大志,推己及人,將個人鬥技之劍法,提昇為團結合作之兵法,更進而運化為濟世救人和負起維持世界和平義務之行道大法;使劍禪合一的心境轉化為天人合一的心境,進而將和平之世界秩序,整理化為和平之宇宙秩序!而深究現代的武士道精神及其實質內涵,即是由廿字真言(人生守則)—「忠、恕、廉、明、德、正、義、信、忍、公、博、孝、仁、慈、覺、節、儉、真、禮、和」之真諦來總其大成,所以欲真正發揚武士道的時代精神,更應先從實行廿字真言為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