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訓 080-031
吾乃日蓮上人:
發佈日期:1991/06/17.傳示日期:辛未年五月初六日亥時
繼續以問答方式來闡釋正確的修道觀念。
一、問:人的身心究竟與修道有何種關係?
答:人在動心起念之間,就會產生影響性靈和子和生理變化的微妙連鎖反應,進而趨使行善或做惡的衝動和行為,所以人心之正邪,繫乎善惡心念;人身之優劣,造乎心思淨濁,因此,修道之始,在乎身心。而「天為一大天,人為一小天」,所以身心之真、善、美的顯現,即是「道」的縮影,也就是「修道必先修身,身外無道。修道必先正心,道在人心。」的道理。
二、問:要如何修行才能符合現代潮流之需要?
答:由於修道的環境不斷地隨著時代潮流與世界趨動而變化,因此,修行的方法也必須重新並且隨時的適度調整,以策應現在及未來,而最能符合現代入世與出世的修行法門,已不再是拋親棄眷,離群索居,獨修於山林之間,做為一位自修自了的苦行者,而是「先盡人道,再修天道」,積極以向自己奮鬥為開始,進而向大自然奮鬥,向天奮鬥,終而以奮鬥的修行觀念向宇宙進軍。
三、問:常謂「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當自己在修行時,常有自顧不暇之感,那又為何還要積極入世渡眾和救世救人呢?
答:修行是有助於個人靈性修煉熱準的昇華,但是欲想返回 上帝之左右,卻遠離世間眾生而修行,則是捨近求遠的做法。縱觀古今中外的仙佛皆是在眾生的世界中修行而證道,是依親和於眾生之緣而成就偉大的果位,最顯而易見的,如儒家的孔子,佛教的釋迦牟尼佛,道家的老子,耶教的耶穌基督,回教的穆罕默德等等,皆是在修行之過程中,了解眾生迷惑於虛假色相的痛苦,因此深入社會各階層,雖身處紅塵濁世之中,卻能心靜如止水,身穩如泰山,以天下眾生之痛苦為己身之痛苦,人饑己饑,人溺己溺,「存出世之心,行入世之道」,如此之行,不待刻意執著於苦修或獨修,卻早已於無形之間,無意之中,成為救苦救難,慈悲博愛的人間肉身大菩薩。
四、問:來此聖地修道,為何有人偶有感應,甚至十分強烈,而唯我獨無?
答:有謂「不談感應,便非宗教」,事實上,「感應」的發生條件是人的堅定信仰而虔誠祈禱的「親力」上,進而精誠感天,引來無形高層次境界的仙佛,甚至獲得 上帝回應的「和力」,達成圓融共通,暢貫無礙的「親和力」,此即所謂「感應」。而每個人的感應效果及方式,因緣份而異,或心靈強烈敏感,或生理體質變化,或外在環境出現奇蹟等等各種現象,這些皆是時機成熟,而無形中適時顯化,使人間有所感悟無形的力量。就整體而言,真正的感應則是以平常心順乎自然,以精進心處乎奮鬥,效法「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精神,「不求感應,自有感應」,「不求顯化,自有顯化」!「感應」 上帝調和宇宙和自然的「大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