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研究學會生死學座談會講話
維生首席.發佈日期:2000/04/30
從昨天到今天,鐳力阿道場的大同堂裡坐滿了同奮,顯現著大家對生死大事的關心,通過八位同奮分別從教義、聖訓以及各個實修的角度,共同交換研究經驗的心得,這是我們同奮在師尊證道五年之後,對生死大事的探討做了一次大集結。在此之前,對生死觀的研究,我個人也曾經就師尊提出的「生生不息」、「生化不息」以及「天堂」與「地獄」的觀念,提出我個人的心得供同奮參考。
今天要特別依據師尊的言教、心教以及帝教經典的理念,對各位同奮在生死學的探討之中提供另一個思考的角度。師尊是從民國三十年在華山大上方開啟了新宗教思想的研究,完成了《新宗教哲學思想體系》,體系的內容已包含有從宇宙觀、人生觀以及上帝觀等宗教思想的根本命題,之後他老人家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仍然是不斷的進步發展,大家可以從民國八十六年十月印行的新版《新境界》,附錄有師尊的二篇重要文章。第一篇是在民國五十年八月完成的「新境界序文」,從《新宗教哲學思想體系》到《新境界》,從民國三十年到民國五十年,師尊對教義進一步提出了「生生不息」的觀念,以四段文字表達:
一、自然係充滿生命的自然,生命也充滿自然的生命。
二、吾人在一呼一吸之間,生命與自然交織為一。
三、人非純粹的人,天非純粹的天。
四、吾人在宇宙中,宇宙在吾人中。
第二篇是在民國七十年十一月完成的「從宇宙生命談肉體生命與精神生命」,從民國三十年到民國五十年,從民國五十年到民國七十年,我們可以了解到,師尊每二十年對教義提出更充實的觀念,與時代潮流以及人間科學、哲學的發展方向與時俱進。
在此,我要指出:如果我們不能從宇宙生命的觀念來探討生死,那麼我們所認知的生死觀念只會停留在肉體生命的階段,看不清肉體生命之外的精神生命,肉體生命加上精神生命走進宇宙生命的境界,擴大生死研究的領域,從宇宙生命來看生死,才能夠看透生死大事。
《新境界》指出:不合靈界生存之標準為「無功、無德、無智、無能」。什麼是功?是「行之善」。什麼是德?是「心之善」。什麼是智?是「決疑之善」。什麼是能?「是變化之善」。換句話說,當行為到達了高標準的境界,就是功,當心靈到達高標準的時候,就是德,可以做出善的、好的判斷,就是智,能夠面對各種的變化,就是能。我們視之為人死之後的精神世界,必須具備什麼條件才可以生存呢?就是這「功、德、智、能」四個條件。反之,我們視之為人之生存的物質世界,存在的條件是什麼?在《天人親和真經》之中歸納出:「知、行、能、覺、慧」。是物質世界生命存在的五個條件。第一是「知」,能夠知道、感覺、了解、識別的能力。第二是「行」,能夠行動、實行。第三是「能」,在行為上發展出好的行為。然後是「覺」,是不斷的反省、不斷的調整。最後是「慧」,是一種圓融成熟的境界,當肉體生命通過「知、行、能、覺」的學習過程發展,到了「慧」-圓融成熟的時候,就銜接到無形的精神世界。
因此,生命的境界從肉體(有形)生命到精神(無形)生命,「神」、「聖」就是高級的無形生命體,鬼是低級的無形生命體,人是高級的有形生命體,動物是低級的有形生命體,植物是短暫的有形生命體,每一個生存境界的生命體之所以能夠存在,都有一些必要的條件,正氣足,充滿了陽性、陽電,可以成神成聖,欲望多,充滿了陰性、陰電,就會沈淪。生死成為一種自我的選擇,選擇就在一念之間,一念成祥,一念成慧,一念成德,一念成覺。反之,一念成惡、一念成凶、一念成戾、一念成鬼,就是在一念之間的選擇,天堂與地獄就在自己的選擇,生死也在自己的選擇,《天人日誦大同真經》說:一生一祥,芸生凝祥。《天人親和北斗徵祥真經》說:一念如是,當聚萬念。就決定在我們的選擇之中。
我們能把握我們既有的身、心、靈,煅煉我們本有的精、氣、神。「身」是肉體生命,「心」是心理境界,「靈」是精神生命。「精」是物質生命的一部分,「氣」是結合有形生命與無形生命的仲介體,「神」是生化入宇宙生命的光體,煅煉精、氣、神就得把握身、心、靈。師尊曾經有一句話告訴我們同奮:生命的最終選擇,是「操之在人生之中,而不在人生之外」。形成「吾人在宇宙中,宇宙在吾人中」的生命觀,所以天帝教的生死之學應該放大到宇宙生命來看待自己的生命,這是天帝教生死之學基本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