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文
願以莊嚴的生命,持續不斷的精誠祈禱
每一聲祈禱、每一個願力,都希望能感動天心之仁降臨這苦難的世界
誓以願力化為正氣,澄清陰霾,潛移默化,人間得能恢復正常的理智與情感
扭轉化解兩岸循環報復的悲劇,共同攜手邁向自由、民主、康樂的中土聖境–譯自「保臺護國和平統一」迴向文後段:
「至心皈命禮 我今持續發揮精誠祈誦 聲聲願願 感格天心
無形應化有形 有形配合無形 旋乾轉坤 完成保臺護國和平統一天命」
「保臺護國和平統一」迴向文四段八句:
第一段 兩岸認清潮流時代環境 毅然放手乾坤一擲
第二段 兩岸承認現實中華民國 誠信協議臺海和平
第三段 兩岸復興中華民族文化 同心接受三民主義
第四段 形成一個主義一個中國 兩岸真正和平統一
為何本論述要回歸到這四段八句而據以開展?其理由有四:
- 迴向文是所有同奮最大的公約數:天帝教同奮來自四面八方,面對兩岸關係之錯綜複雜,因個人背景而產生不同的意識形態,在所難免。唯有迴向文,是每位同奮經常持誦、朗朗上口的最大公約數。
- 迴向文指出和平統一的具體進程:迴向文四段八句中,明確指出兩岸「和平統一」並不是一次到位,而是要經過「保臺護國」一步步的實踐下,方水到渠成。實屬高明的戰略指導,可澄清世人斷章取義的誤解。
- 迴向文是本教對人世的現實關懷:本教第一迴向文「願以此哀求,為天下蒼生,化延毀滅劫,大地早回春」係以宗教家悲憫的胸襟,提出對人世「終極關懷」的初步內容;本迴向文則屬於「現實關懷」,雖有政治詞彙,旨在避免兩岸同胞走向玉石俱焚的悲劇,而能開創中華王道文化的盛世,是第一迴向文的延伸。
- 迴向文是貫徹使命的不二法門:當我們對保臺護國使命充分討論,願意信受奉行之後,接下來能做什麼事?祈禱誦誥!因為,宗教徒唯一的武器就是祈禱。一群人念念專注、念念集中的祈禱,無形中自然匯聚成一股極大力量,將依迴向文貫注的方向投射出去,潛移默化,影響氣運,驅使世局發展達到迴向文的目標。
(一)兩岸認清潮流時代環境 毅然放手乾坤一擲
從感性層面來看,兩岸人民及政權要能認清潮流時代環境,首先應回溯歷史。西元1894年爆發甲午戰爭,中國積弱戰敗,被迫割讓臺澎,從此大陸與臺灣隔著海峽,分別走上各自的悲情之路,大陸積累百餘年的列強壓迫,迸發出「強國夢」的巨大意志,臺灣積累了四百餘年的移民悲情,吶喊「出頭天」的強烈渴望。在超過兩個甲子一百二十餘年當中,兩岸只有短短四年是處在同一政府治理之下,稍有共同的歸屬感,但其他時間卻各自承受著苦難,各自獨立地奮鬥,各自產生了不同的歷史情感!直到近三十年,兩岸分別在國際舞台揚眉吐氣,也終於迎來民間交流的繁華榮景!回首這百年路,兩岸需要毅然放手乾坤一擲的,即是以同理心取代鬥爭心,真正體察「兩岸分隔百年所造成的悲情與憤怒,實出自同一源頭」,而能由衷悲憫,由憫轉同,轉化為民族提升的力量。
從理性層面來看,兩岸要認清潮流時代環境,尤須瞻望未來。面對廿一世紀全球化巨輪,一面要埋首檢討大航海時代以來,西方霸權帶給世界各民族的進步與傷害,作為中國和平崛起的借鑑;一面要高瞻遠矚倡行以王道思維為特徵的中華傳統文化,而秉共生共存之高尚心理,與世界各國制定平等互惠的國際公法,興滅國,繼絕世,登小康,進大同,天下為公,全球一家。屆時人類不再有地域、種族、信仰、科技、經貿、生活方式…的區隔與仇視,而能達成〈禮運大同篇〉所揭櫫之最高理想!這就亟需兩岸同胞毅然放手乾坤一擲,誠心攜手合作,同心共濟以赴。
從宗教層面來看,兩岸要認清潮流時代環境,還須體察無形氣運的變遷,即本教所說的三期末劫。這股氣運從民國廿年九一八事變啟動行劫,歷經清劫、平劫,而今進入春劫,未來還有康劫與同劫。康劫、同劫即中華文化講的小康、大同,而全球氣運能否轉入康同,關鍵在當今之春劫階段,這又牽涉到行、清二劫的未了案—核戰危機(天帝教第一時代使命),平劫未了案—保臺護國(天帝教第二時代使命)。因此,為了挽救三期末劫,達到康同聖境的終極理想,這二大時代使命是必經的過程。全教同奮須要放手乾坤一擲,一面要透過精誠祈誦,發揮正氣力量,澄清寰宇,導正人心;一面要透過弘法佈道,積極喚醒兩岸同胞憂患意識,化干戈為玉帛,真正和平統一,進而喚醒全球人類憂患意識,放棄凶暴殘酷心理,撤除所有戰備武力,使全人類免於毀滅之恐懼,真正世界大同,則天下蒼生幸矣。
(二)兩岸承認現實中華民國 誠信協議臺海和平
中華民國的存在,不僅是歷史事實,也是現在進行式的客觀事實,更是開啟未來兩岸和平之路的鑰匙。
就大陸同胞而言,要知道在歷史上共產黨也曾宣誓服膺中華民國的領導,參與了挽救民族滅亡的抗日戰爭,贏得最終勝利,後來更參與制定中華民國憲法,一同為完成孫中山先生的建國理想而奮鬥!至今,中共領導人仍尊崇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稱其為革命先行者。雖然,民國三十八年兩岸分治後,中共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於大陸試驗共產主義,「中華民國」則退居臺灣小島,推行三民主義,於驚濤駭浪的世局中開創經濟奇蹟,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繼而更開啟政治改革,成為華人世界中的典範,七十年來「中華民國」治權版圖容有更易,但憲政之法統傳承卻始終一貫,未有一日中斷,而為全體中國人謀求最大之和平幸福之理念,亦未有一日消失。因此,中共承認現實中華民國,接受它仍然存在的事實,展現「惟仁者能以大事小」的格局,不僅是基於歷史情感之必要,更是基於理性務實之必然,倘若一味否定現實,臺灣全民無路可走,臺獨一旦成為唯一選項,兩岸戰火衝突的危機恐難避免,兩岸子孫冤孽報復的悲劇恐將釀成。
就臺灣同胞而言,民國三十八年劇變之際,「沒有臺灣就沒有中華民國」,臺灣為中華民國提供了最後一塊淨土,使得憲政法統能夠綿延,也保護了臺灣同胞免於共黨解放的威脅,期間雖然發生「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悲劇,但開創經濟奇蹟,推動民主改革,舉世稱羨,也是不容抹滅的事實。當前,在中國大陸實力躍升為世界強權的客觀局勢下,以及兩岸緊鄰脣齒相依的地緣戰略下,面對大陸〈反分裂法〉的明確態勢,「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臺灣」,中華民國成為臺灣的保護傘,已是眾所皆知,更是日後臺灣與大陸談判的重要籌碼。所謂「惟智者能以小事大」,就連一向主張臺獨的陳水扁先生,在總統任內亦公開強調:「臺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現任總統蔡英文女士宣誓就職時說明,將依「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處理兩岸關係,不再言及臺獨;與其說這是兩位總統的髮夾彎劇本,毋寧說「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臺灣」才是真正愛臺者負責任的務實結論。
就本教同奮而言,教義《新境界》中提道:「建國、建教理想的實現…皆有待於天人共同的督促邁進」,此處的「建國」指的是哪一國?還原到當時背景(民國三十年左右),正是孫中山先生一手建立的「中華民國」,當時剛渡過混亂的北洋軍閥時期,經過北伐統一,進入對日抗戰的救亡圖存的緊要關頭,先圖中國自身之生存後,還要謀大眾之生存,所以揭櫫「興滅國、繼絕世」大纛,呼籲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各洲聯邦,公推國聯盟主,全世界各民族國家放棄仇恨與戰爭,共躋於世界大同之理想。因此,上帝之道直接降顯於中土,在天人共同努力下,旋乾轉坤,重光地球,絕非僅限於彈丸之地的臺灣或大陸而已,可見教義中所說的建國理想並不是終極目標,而是一時一代的階段使命,置諸於現在兩岸關係中,即是本師世尊寫給鄧小平先生信函中強調的:兩岸要誠心協議臺海和平,必須在三民主義之「民有、民治、民享」原則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共同制定新憲法、新國號、新國旗!屆時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國號在全球人類福祉之前,何嘗不都是名相,皆可改也。
(三)兩岸復興中華民族文化 同心接受三民主義
就大陸而言,以馬列思想為根柢的共產主義,在實驗之初推動人民公社、破四舊、搞文革…等運動,幾乎將中華文化數千年的傳統連根拔起,天翻地覆,浩劫沉淪;幸好大陸改革開放以來,中華文化種子逐漸恢復生機,提倡傳統倫理道德成為大陸當局穩定社會、發展國力的急迫需求。習近平先生在中共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致詞時,雖仍高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大旗,但在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源頭,也承認是「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在大陸民間「作中華兒女,不作馬列子孫」的呼籲逐漸增高,而熱烈推展國學、重視詩詞歌賦、還我倫理道德的風氣大興;風氣所及,表現在政治意識上的,便是對於三民主義愈趨重視,大陸各大學與研究機構,開始舉辦各類研討會,探索三民主義及孫中山思想對中國的啟迪,知名已故學者李慎之先生有段話足堪代表:「…中國要完成現代化與民主化,還是超不出孫中山所概括的三民主義,亦即民族主義、民生主義、民權主義的範圍以外。」在紀念孫中山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先生宣稱:「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
就臺灣而言,即便在甲午戰爭被割讓之後,臺灣百姓在日本統治下,透過書院、私塾、祠堂祭拜、宗教信仰、詩文結社、臺灣民報…種種管道,維繫中華文化的努力,致力漢學傳統的用心,仍然斑斑可考。國民政府播遷來臺後,大批知識份子隨附而至,中土文化的傳統根苗接枝在小小的臺灣寶島上,激盪出燦爛光華,在對岸如火如荼進行文革之際,由政府主導「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積極展開,使得臺灣在滔天巨浪中始終保持一方淨土,護佑中華文化老根以滋潤,維繫民族精神於不墜,把握住了孫中山先生民族主義的精義,而同時與此併行,更推動了一連串民權主義的選舉制度,以及民生主義的經濟政策。那時臺灣雖然在〈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及長期戒嚴限制下,有過白色恐怖的陰影與傷痛,但整體而論,正因為臺灣實踐以中華文化為根柢的三民主義,才能在二戰後各地烽火不斷的世局中,以最少的代價迅速轉型為現代化的國家。可惜近廿餘年來,政黨惡鬥不斷,先是揚棄三民主義的立國精神,接著不斷營造去中國化的風氣,似有走向當年對岸文革之舊路而無自警,實為識者所憂。所以,綜觀兩岸,撫今思昔,大陸也好,臺灣也好,為了兩岸同胞的幸福,為了後代子孫的未來,兩岸共同恢復中華文化,實踐三民主義的真精神,是當前最大公約數,捨此而外,別無他途。
就本教而言,中華文化的老根源自於天帝教教主 上帝的宇宙大道,三民主義的精神會通於教義三種奮鬥的實踐。所謂文化,最基本的就是生活習俗與方式,昇華為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現在「儒、釋、道」三家,其精髓皆在「天人合一」四字,國學大師錢穆先生曾言「天人合一」論是中華文化最大的發明與貢獻,可為佐證。同奮們研讀本教教旨「以生生不息,體天心之仁,親親仁民,仁民愛物」,當可體悟「人心貫通天心」實乃中華文化老根與 上帝真道的共同基礎;當然,中華文化有其精華,亦有其糟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亦正是教義主張向西方文化學習,結合「科學、哲學、宗教」各本已知之理突擊奮進的原始精神。至於三民主義,同奮們更應摒除意識形態的成見,從國家民族、世界環境的角度,直接契入三種奮鬥的本質,要言之:「向自己奮鬥」主張「救自己、救國家、救民族、救世界」,循序破除人我、國家、民族之間的藩籬,共生共存,這是「民族主義」的真諦;「向自然奮鬥」主張「重視自然、運用自然、開發自然」,而為自然與物質間之媒介,以彰顯「利用厚生」之德意,這正是「民生主義」的內涵;「向天奮鬥」主張「後天雖有差異,先天本來平等」,透過奮鬥以求我命我造、聖凡平等之大公境界,符合「民權主義」的精神。可以說,三種奮鬥與三民主義,是 上帝真道的宗教版與世俗版的關係,互為體用。
(四)形成一個主義一個中國 兩岸真正和平統一
當此廿一世紀,無論學界或政界在探討全球文明的未來出路,或本教揭櫫天人大同的終極理想,大概可歸納成三部曲,由大縮小,由遠及近,依次為:
一、遠程的終極理想:從文明發展的終極理想來看,當人類的物質文明進入太空而能與其他星球的智慧生物交流,當人類的精神文明邁入靈界而能與高度空間的超人、真人交通,人類胸襟視野必將大為開闊,輝煌燦爛的星際文明於焉開啟;但是,這需要全球一家世界大同作基礎,以及人類能解除自我毀滅的危機為前提。
二、中程的全球一家:世界毀滅危機依前後劃分,有來自於歷史遺留的仇恨、眼前當下的衝突、對未來憧憬的矛盾,必須要提倡一種兼容並蓄的王道文明,制定平等互惠公法,方能化解各種仇恨、衝突與矛盾,終而使各國撤除軍備武力,共同以地球人為榮;目前這股主導的關鍵力量,顯然繫於中、美兩大國之間。
三、近程的中美競合:因此,中國與美國之間,究竟是敵我競爭,還是戰略夥伴?牽涉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備、資源…多方層面的利害關係,很難單一而論,然而「臺灣問題」一向是核心關鍵,絕對是中美之間的導火線,卻無庸置疑。臺灣同胞必須運用高度智慧面對兩岸問題,本教同奮更應發揮正氣貫徹保台護國使命,並認清下列重要事實:
- 撥亂返和:欲求世界大同發揚王道精神,須避免中美衝突釀成全球大禍,這需要兩岸真正和平統一。
- 統一前提:和平統一的前提,是兩岸朝向「民有、民治、民享」三方向持續奮進,大陸同胞享有大國崛起的自由民主,台灣同胞得有免於被併吞的安全及自由保障。
- 心靈契合:感性上,兩岸優先致力於恢復中華文化,在心靈根源處自然契合。
- 現實基礎:理性上,中華民國憲政法統一貫存在的現實,不能被否定,否則臺灣生存空間不保,遑論和平追求未來。
以上陳述「保臺護國和平統一迴向文」四段八句之內涵,一步步反推上去,由尊重「現實基礎」而臻於「撥亂返和」,說明了「一個主義一個中國,兩岸真正和平統一」是邁向全球一家、宇宙境界的「過程」,而不是「目的」。換言之,本教並不為統一而統一,也不主張盲目的統一,而是基於崇高的人類理想,以及洞悉現實的共業困境,從而精誠祈禱「兩岸政府與同胞發揮高度智慧,認清潮流時代環境,毅然放手乾坤一擲」,這正是本教保臺護國和平統一迴向文的完整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