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宗靜坐先修第廿六期第一階段訓練彰化班講授

維生首席.發佈日期:2005/05/15

  師尊在正宗靜坐有傳授靜參訣時,說靜參訣是自修自證,是每個同奮在修持的過程中自求證明,在修持的過程中提昇境界,在靜坐中產生變化,產生體悟,就是自修自證,師尊說:一坐是一坐的功夫,一坐是一坐的境界。在每一次的靜坐中參悟真道,就是靜參訣的自修自證。

  什麼是道?有說:道是一條路。有說:道是宇宙的原始狀態。有說:道是一種循環不已的過程。在中華文化裡,道家講道,儒家也講道。儒家講的是人道,做人的道理,人間的規律,道家講的是天道,宇宙的規律,自然的規律。不論人道或天道,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維持一種和諧的秩序,道代表宇宙和諧的自然規律、自然秩序。所以儒家講:「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天下有道則顯,天下無道則隱」。這裡的道是社會秩序、人倫秩序、家庭秩序與國家秩序,都是一種和諧的秩序,「天下無道則隱」,當社會不再是一個和諧秩序的時候,就退隱到後面,不同流合污,「天下有道則現」,當社會恢復了和諧的秩序時,就出來貢獻智慧。同樣的,「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表示在不和諧的秩序下,那麼只有乘船到海外去了。用和諧的秩序來說明道的意義,可以得到共同的一致性,同奮來修道,修心靈、肉體是處在一個和諧的秩序中,就是有道,體內的秩序和諧,就不會發生病變,體內的秩序不和諧,就會產生病變,保持身、心、靈和諧的狀態是天帝教同奮修道的基本觀念。

  對於人的身、心、靈的功能,在《鍾呂傳道集》中首先提出元精、元氣、元神三寶的觀念,以氣為基本能量,是生命的基本元素。「氣」又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炁,上面是旡(無),下面四點是火,炁就是沒有火的氣,沒有火的氣是不具有形與質的物質體,它的存在是比較接近液體的狀態,而不是氣體或固體的狀態,這種炁稱之為先天氣,代表先天原始宇宙的能量,是宇宙生命的元素,構成宇宙生命的生命力,稱之為性靈或靈魂。第二是人可以呼吸到的氣,有形有質,分為陰、陽二氣。

  老子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這是一個具體的宇宙生成過程。「道生一」,在宇宙和諧的秩序下,形成宇宙的原始能量,「一」代表原始能量,就是先天炁。在宇宙混沌初開的時候,所產生原始的能量就是炁,用「一」來代表宇宙能量先天炁的特質。

  「一生二」。「一」產生變化,炁產生變化,形成陰、陽二氣,「一生二」是從一發生了陰與陽的二。

  「二生三」。有陰、陽的變化之後,出現了「三」,就是天地人。

  「三生萬物」。當有了天地人三才之後,就產生礦物、植物、動物所有生命現象的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萬物基本原子的組成狀態在中間是陽核,外面是陰電子,以陰、陽兩氣的相互作用形成有形有質的萬物體。

  「沖氣以為和」。氣進入和諧的狀態,就會成物,形成各種物質體的生命歷程。

  從炁到氣,炁沒有陰陽,炁產生變化才有氣,氣有陰陽,陰、陽兩氣又會互相產生變化,陽氣是上升的,是溫暖的,往外擴散的。陰氣往下沉,是寒冷的,是往內凝聚的。所以形成「氣質輕清者陽氣,上升為天,氣質重濁者陰氣,下降為地」。

  宋朝張載在理學開啟了「氣化論」,指出宇宙之中上下四方都是氣,「太虛即氣」。氣聚成物,氣散則壞,氣聚開始有生命、物質,氣散代表生命的結束、物質體的毀滅。對照「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說法。組成物質體的時候陽氣在中間,陰氣在周圍,因為陽氣是擴散的,要以陰氣抱合住,才能形成物質體最小的單位,「負陰抱陽」就是聚的過程,開始有了物質體,形成生命現象,當陽氣朝外擴散,朝外突破,陰氣抱合不住,這個時候原子就開始分裂,物質體開始破壞,生命現象就結束了。「氣化論」用氣聚、氣散來解釋生死、成壞的狀態,當氣聚的時候成物,當氣散的時候氣又回歸太虛。師尊進一步提出宇宙生命的觀念,生命都來自於宇宙生命,宇宙生命是炁,即是靈魂,當靈魂與物質體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就形成了精神生命與肉體生命,氣聚成物,有一天物質體毀滅,氣又散了,生命再回到宇宙生命的本體。

  陰氣又可以再細分為陰氣與濁氣。濁氣大多從飲食中形成,像是臭氣、羶氣、腥氣等等,吃了五榖雜糧之後變成一種濁氣,有人稱「放屁」為排濁氣。陰氣大多與心理有關,所謂的邪氣、殺氣、暴氣、怨氣等等,從心理反應在外,形成一種氣質,這是心理欲望造成的結果,因為欲望的放縱就產生陰氣。

  靜坐要通過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的三個階段,道家稱之為「破三關」,當煉精進入氣化之後,道與欲組合在一起,「道欲並存」,道欲都存在心裡,道是理性、和諧,欲是破壞、肅殺,身上有陰氣、陽氣二種氣組合在一起,在太極圖的符號,中間是一條曲線,區分一邊是白,白中有一點黑,一邊是黑,黑中有一點白,代表人心的橫剖面,代表陰氣、陽氣混同在一起,道與欲混同在一起的心理狀態。道心生,陽氣就慢慢昇起來,欲望慢慢降落,這是以好的觀念、好的欲望、好的行為形成了道的行為。假如是欲望擴張,道心慢慢衰退,黑的愈來愈多,白的愈來愈少,代表著道與欲的活動,可以看到陰、陽兩氣在這樣的變化中如何互動。

  氣在人體內部的流動,從督脈起來,再從任脈下來,形成一個周天,不斷的循環轉動,就是在不斷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不斷的運轉,不斷的循環,氣愈來愈充足,形成了能量、電流與光,使得陰氣愈來愈減少,陽氣愈來愈提高,煉精化氣、煉氣化神就是提升陽氣,當身上的氣都變成陽氣的時候,在肉體裡突破,進入到宇宙的規律,形成了煉神還虛的狀態。一般道家的丹道修持就在「修一己真陽之氣,盜天地真陽之炁」,修一己真陽之氣是將陰氣降到最低,降到沒有,內部形成純陽之體,陽氣聚集在上丹田,以身上的陽氣去迎接天地真陽之炁,吸收天地之炁,稱做「盜」或「奪」,把真陽之炁奪過來、轉化過來,與身上的真陽之氣融合在一起,才能陽神沖舉,就是煉神還虛。

  昊天心法是直接接引祖炁,在打開天門之後,以「默運祖炁」接引先天真陽之炁到同奮身上,打坐時將教主 上帝的靈陽真炁一點一點迎接進來,同奮的身上減少一分陰氣,就會增長一分陽氣,真正多容納了一分教主 上帝的靈陽真炁,師尊告訴我們在平常就要排濁氣,減少一分身上的陰氣、濁氣,就會增長一分陽氣,就可以保存一分 上帝的靈陽真炁在我們體內,在平時要做好這個功夫。

  師尊囑咐我們在靜坐前有七個準備事項:

  第一、處理好大小便。你要打坐了,在打坐之前先要處理你的大小便。

  在靜坐之前要扳腳,靜坐之後也要扳腳,主要目的就是將身上的陰氣、濁氣從湧泉穴排出去,人的生理結構非常奇妙,一如建築結構,有實體結構,像骨骼,有管狀結構,像咽喉、胃、腸、神經、血管都是,是流動的,如果管狀器官不排泄,大小便不通,就會造成病變。人的身體也有代表門窗功用的器官,像眼睛、鼻子、嘴巴是門,手掌心是窗,手腳的腕是窗,胸口是窗,腳心是窗,有採光、吸氣、排氣的功能,甩手功是配合靜坐的動功,第一個動作是腳趾抓地,腳趾抓地就是吸收地氣,湧泉穴是窗,腳趾往前抓,湧泉穴往裡吸氣,腳趾往後扳,湧泉穴往外排氣,扳腳的動作就是通過湧泉穴排除體內的陰氣、濁氣。在排濁氣的過程中,通過湧泉穴排掉的量有限,一般生理的管道是大小便,先處理好,可以避免靜坐進入好的狀態時有大小便的緊張,想排濁氣、陰氣,生理上不得不下坐的情況。

  第二、拿掉身上的身外之物。如眼鏡、手錶、戒指、項鍊,這些身外之物在靜坐的時候常常會產生靜電,影響到生理,影響到靜坐的穩定。

  第三、要穿寬鬆的衣服。靜坐的時候,身上氣血的流動更敏感,衣服寬鬆可以少影響到氣血的流動。

  第四、要穿著整齊。師尊說:靜坐是生死大事!關係到自己的生命,要以恭敬之心面對。

  第五、請廿字甘露水。用半杯的清水,雙手捧著杯子,兩眼看著水面,心裡唸廿字真言三、五、七、九遍,請無形賜靈丹妙藥,這一杯就是廿字甘露水。因為靜坐的時候需要補充水份,所以以廿字甘露水來調整身、心、靈體。

  第六、不要冷氣與風吹到腦後、腰背。在靜坐的時候,腰背比較虛弱,做好保護的動作。

  第七、點一爐香溝通無形。或雙手捫心以心香與無形溝通,唸廿字真言三遍,請監護童子守護你。

  接著是盤腿,有些地方不適合盤腿,可以用方便坐,一樣先扳腳,扳腳之後收回來,腳趾抓地,手放在膝蓋,默運祖炁,默運祖炁之後腳趾鬆開,再扣手印,這是方便坐。盤腿的基本原則是「陽抱陰」與「陰抱陽」,因為乾、坤兩道的生理結構不一樣,所以要分「陽抱陰」與「陽抱陰」。

  至於扣手印的「扣」就是以大姆指與大姆指扣在一起,稱之為扣,通過扣的動作帶動氣機。手印扣起來之後就進入到自然無為心法,手印一鬆開就離開自然無為心法。

  《正宗靜坐基礎教材》第十一頁「昊天心法簡而易行」:

  談到天帝教的靜坐與道家傳統的修煉的方式,自有其基本上的差異,本教修的是法華上乘(正宗靜坐),是直修昊天虛無大道,自然無為心法,即不加絲毫一點人為的力量與意念,因此超越道家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的兩個階段,而直修煉神還虛的功夫。

  「不加絲毫一點人為的力量與意念」是最高的指導原則。

  第三十五頁「中國正宗靜坐的要訣」:

  靜坐就是靜坐,根本沒有第二個方法,這不是打太極拳,一套一套練下去,一定要用心在靜中自然去求,自己體會、感覺;但是,秘訣是有的,就是:一切要自然,身心要放鬆,絕對不要太用力,不要勉強,絕對不能運氣導引。

  「不加絲毫一點人為的力量與意念」就是「一切要自然,身心要放鬆」。

  昊天心法有四個「不」,必須注意在第十一頁起,師尊告訴我們:

  第一、不守竅。

  第二、不調息運氣。調息運氣是呼吸法,呼吸要自然,只要時間久了,氣自然會長,慢慢的外呼吸停止,內呼吸就會產生,不要勉強。

  第三、舌尖不抵上腭。舌尖抵上腭的時候,唾液就會不斷的下來,會不斷的嚥,昊天心法是「舔」,感覺到口乾的時候舔一舔,天河水自然下來,不需要抵著上腭。

  第四、不執著於某一處。這是「一切放下,放下一切,一切不想,不想一切」。分二階段完成,平時做放下的功夫,在紅塵中修道,先盡人道,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面裝滿了垃圾,平時就要做放下,把心裡面的垃圾丟光,上光殿打坐時再做不想的功夫,自然想的愈來愈少,想的愈來愈少就可以做到不想,平時做放下,靜坐時再做不想。

  不想是不要追想、不要回想!在靜坐中,一個念頭一個念頭過去,已經過去很久的念頭你又把它追回來,不斷的回想,念頭愈來愈多,所以是「不要追想,不要回想」!讓一念來一念去,時間一久自然而然不會去想了。心裡的念頭愈來愈少,欲望愈來愈少,自然而然陰氣就愈來愈少,陽氣愈來愈多,才符合昊天心法的基本要求。

  希望同奮每天再忙都打一坐,一坐可以維持基本的健康,天道是遠程的理想,先要有身心的健康,才有幸福的人道,要有幸福的人道就要有健康的身體,從今天開始起,維持每天打一坐,事業、身體與家庭都會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