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00四採訪營開訓致詞
維生首席.發佈日期:2004/09/11
歡迎參與採訪營的同奮共同研討春劫啟動後,如何建立起天帝教傳播工作的新團隊。
我今年七十九歲,二十三歲開始,就從新聞工作的基層做起,因為我在報考大學時,填了三個志願,第一志願是復旦大學新聞系,沒有錄取,第二志願是我母校大夏大學教育系,也沒有錄取,錄取了我第三志願是大夏大學中國文學系,我在入學典禮的當天,在日記裡立下志願,我說:我要從事新聞工作,我願意從基層做起,我也願意終生為教育貢獻生命。我在報考大學時選擇新聞與教育,是經過熟慮,也接受了我最重要的朋友黃維道同奮的意見,黃維道先生說:一個人要先決定下終生不變的事業,什麼是你終生不變的事業?這個事業在顛沛如是、流離如是、安樂如是,終生不變,然後再去選擇支持完成事業的職業。他告訴我:師尊以宗教做為終身奉獻的事業,你是他的長子,我們一起參與完成《新宗教哲學思想體系》的工作,我認為你可以以寫作做為事業,幫助師尊傳播宗教事業,支持師尊完成終身奉獻宗教的願力。因此我報考大學的時候,第一個選擇是新聞,選擇新聞,一方面是維道黃震遐先生給我的鼓勵,我自己也有一個理想,這個理想源自太史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氣魄,我認為記者可以行萬里路。第二我選擇教育,教育的工作對師尊的宗教改革運動一定會有幫助。
進了大學之後,於是我就以工讀生考入報社,先從校對做起,從新聞工作的基層做起,最大的收益是讀到當年很多名記者寫的傑出新聞報導,讓我能夠直接地深入了解如何寫作新聞,我認為我當時的選擇是對的。通過校對,下一步做助理編輯,助理編輯坐在總編輯旁邊,計算編輯完成的稿子的字數,一個字一個字算,連標點符號也要一起算,做好登記,從四樓編輯部送到底層排字房,等於是送稿員的工作,我跑了十趟之後覺得累了,再有稿子來就先登記好,一篇一篇夾在一起,心想等多幾篇稿子再一次送,總編輯看我坐在那裡沒有動,就拿起我手上的登記簿,翻出來看,把登記第一篇的稿子拿出來,說:「送下去」。第二次再拿起一篇稿子,又說:「送下去」。一篇一篇送,送完為止。第二天上班,總編輯說:李子弋!你很恨我吧!昨天我讓你跑了那麼多次。當時我無語抗議,他說:年青人,你剛剛學習新聞工作,記者分外勤記者與內勤記者,編輯群是內勤記者,不論外勤內勤都有一個「勤」字,「外勤」記者就要跑得勤、寫得勤,「內勤」記者要讀得勤、做的勤,這個勤字是從事新聞工作者永遠要做事,不勤就懶,這個工作你還做得下去嗎?新聞工作第一步就是要學會勤,你剛剛學步,我不能不告訴你。
我告訴各位同奮,我一生受惠於「勤」這個字,我沒有小學文憑,沒有初中文憑,沒有高中文憑,讀了大學,但也沒有大學文憑,因為當年在大夏大學的時候,畢業之前要交一篇論文,系裡收了你的論文就算畢業了,可以等著拿文憑,我在完成課業之後,送一篇畢業論文交給系裡,系裡收了,還沒等到拿文憑就到台灣來籌備新晚報,結果大陸淪陷了,所以雖然我畢業了,但是一直沒有拿到文憑,我在淡江大學任教授的時候,需要驗證大學文憑,我沒有文憑,經教育部核對學籍管理的檔案,出具了一個我在大夏大學畢業的資格証明。在新聞界一路走來,就是從事實際工作磨練出來的,我從校對做起,做過助理編輯、實習記者、記者、戰地特派員、採訪主任、副總編輯、總編輯、總主筆,對新聞工作我可以說是出身「行伍」。
現在是多元傳播的時代,從傳統的文字傳播到聲音的廣播、影像的傳播,一直到資訊化的傳播,但是最根本的仍然是平面媒體的傳播,各種的傳播媒體仍然是以人的寫作、創作來達成傳播的功能,美國是全世界傳播媒體多元發達的社會,紐約時報一直是全世界最權威的媒體,因為平面媒體的閱讀面廣,保存時間長,閱讀平面媒體最能感動人的心靈,往往報紙的一篇報導,能夠深入到讀者的心靈內在,產生共鳴,因為在寫作的過程中,直接融入了感情,這種感情使得人與人之間產生共鳴,在人與人之間產生交流。南宋的大儒呂祖謙先生在《東萊博議》說:
曠百世而相合者,心也。
跨千里而相通者,氣也。
相距幾百世幾千年,能夠相應相和,內心感動,內心啟發,由於作者當時內心裡的豐沛的感情直接與讀者的心產生共鳴,就是「曠百世而相合者,心也」,現在的同奮寫下文章,留下記錄,即使是在幾百年後的同奮也能夠感受到這些付出,產生感動,就是「曠百世而相合者,心也」。第二是「跨千里而相通者,氣也」,人在台灣,有一位好友遠在美國,僅管距離很遙遠,仍然能夠緊密的維繫相通,就是那一分氣氣的互通互動。
在這裡重要的是心與氣的觀念,以心與氣的觀念來思考傳播媒體,思考的空間更大了,你在寫一篇報導的時候,以深厚的感情保留住當時參與活動的體驗,同奮讀到這篇文章,心生感動,認同想法,這是你的心與他的心的印心,能夠產生很大的影響。這篇文章傳到美國、日本,傳到外地,有同奮讀到了,感受到這篇文章的感情,這是氣與氣交流的功能,且會產生很多的變化。
梁啟超先生在《飲冰室全集》有一篇「論自由」,用心去讀,你會在內心油然而認同他的一個觀念:我有責任維持自由的社會、自由的生活。因而起動你的責任感,想要全力保護這個區域、國家、社會的自由。他認為自由是沒有人可以剝奪的權利,身體的解放是「身自由」,思想空間的解放是「心自由」,每個人的身心都有自由的權利,自由應該被保障。譚嗣同先生有一本遺作《仁學》,在《仁學》第四十五章,列舉心與力的觀念,他說:心的力量最大,可以「上下通」,可以「中外通」,可以「人我通」。他列舉了十八項心的力量,強調心的力量可以御物,從他所提出十八項心的力量可以讓我們了解何謂「業力」,更可以了解「親和力」。梁啟超與譚嗣同都距離我們有一百多年了,今天我們讀了他們的作品仍然會很感動,就是心與氣的關係。
傳播媒體工作者有二個任務:
第一、完整記錄。傳播媒體工作是歷史的見證者,今天的新聞報導就是明天的歷史記錄,參與傳播媒體是在寫明天的歷史,我舉一個例子,今天同奮整理師尊的言教,除了《新境界》、《天帝教教綱》、《宇宙應元妙法至寶》這些文獻資料之外,最主要的資料就是教訊的記錄,留下的記錄讓我們了解當時師尊做了什麼?說了什麼?這些報導紀錄著當時的活動,但今日同奮讀到的是當時的歷史,媒體工作是歷史的見證,是為明天留下歷史的記錄。
第二、帶動潮流。寫作的人走在時代的前面,看清楚時代發展的方向。
一個是歷史的見證者,一個是時代潮流的鼓動者,天帝教是領導時代的宗教,影響春劫的發展,春劫啟動了,同奮依天命選擇承擔任務,參與傳播媒體工作團隊的同奮應該有這樣的自我期許,留下紀錄,帶動風氣。
什麼是天帝教傳播的寫作原則?《天人親和真經》第廿三頁:
仰啟曰:親是其神,和是其妙,天之理,地之道,間間無名,是親之意,於人何功。
崇仁教主說:親與和會產生非常微妙的變化,出現非常大的發展效果,這是天地之間非常奧妙的真理與變化過程,這種發展的變化對人道產生什麼功能?
教主曰:甚於事,甚於人,其甚亦功,其甚亦神,是有異氣,感其親而求,有其同氣,感其親而和。
天人教主說:親和的功能對人、對事都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產生非常大的變化,第一類是通過二種不同的氣相互感應,異氣相求,第二類是通過二種相同的氣相互結合,產生變化,同氣而和。二種不同的氣相互之間產生感應,這種過程稱之為「親」,二種相同的氣相互之間和合而生,這種過程稱之為「和」,親和的力量與功能建立在異氣與同氣之間。
同奮之間有各種不同的意見,需要得到共識,整合同奮內心不同的意見,形成共同的意見,這是「敬其所異,愛其所同」。不同意見整合成共同聲音,是這種聲音是多數人的意見,這是一個健康的社會與組織敬異愛同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經過中介媒體來完成。天帝教教義第三神論為媒介之神,是天與人之間、人與人之間、天與天之間的中介體,也是天與人、人與人、天與天親和的中心點,媒介之神運用親和力的關係,不論是媒壓或是媒挾,形成了天與人之間的變化。傳播媒體的工作也是一種媒介,也是親和的中心點,而且是以善與美發揮出親和功能。
天人教主說:
有其親,必有其恆,有其恆,必有其親,邇為教,遠為邦,彌為國,切為人,以御於天下,能有其恆為親,國實其魄,名實其心。
「恆」是不斷的運作,在不斷的親和,一定可以創發親和力到達最高峰,近到地區、國家,擴大到天下,都需要親和的作用。
天帝教有這麼好的親和理論,我們可以發展成為傳播親和的理論,循此理論去親和一件事情、一位同奮,成為教院與同奮親和的中介體,讓教內的意見整合,處於和諧的狀態,同奮在和諧中發揮正氣,發揮親和之氣,祈禱感應。
傳播的寫作專業的名詞為報導文學,我為大家列舉出兩位中外報導文學寫作的典範,一位是美國大兵記者恩尼派爾,他是一位自由記者、旅行記者,在二次大戰中留下了一本「大戰隨軍記」,他深入到東西戰場最前線,訪問在戰地浴血戰爭的大兵,與他們生活在一起,寫他們的笑、淚、血,真實的報導大兵們在戰場上的恐懼的經歷與想家的心聲,通過他的報導,使得前方與後方連成一線,全國上下一心,美國的國力發揮更大的力量。
第二位是中國大公報記者蕭乾,他是大公報的旅行記者,山東大水災,他到現場採訪,看水災的災難,寫災民的痛苦、救災的困境,一面揭露官僚的無能、官場的醜惡。他說:我是一面鏡子,我要反應現實給大家看。他去邊疆地區採訪,報導未開發邊遠地區民眾落後的生活,忠實反應出當地民眾生活嚴重不足的情景。二次世界大戰時,他到了歐洲戰場,在倫敦、柏林、巴黎寫戰地報導,寫戰場的實際情境,也寫戰爭的醜惡面貌,他以人道主義的筆來寫人的價值在戰爭中被摧殘的情形,他寫台灣,他寫海南島戰後有待開發的實景,他寫南太平洋列島的情形,以平實的方式,感情放在筆尖,留下記錄,集結成為「人生採訪」。
中國新聞事業的先進馬星野先生說:報導文學的內容是真的,寫作方式是美的,因為它是報導,必須是真實的,因為它是文學,要用美的文字、美的造句、美的譬喻、美的引言,如花之開瓣,如雲之舒卷,將中心的主題,活生生的呈現出來。報導文學都有一個中心,為人、為事、為物,為問題、為現實,均無不可,報導文學有一個中心,是真實的一件事,一件物,一個人,是大家共同關心的題目,這就是報導文學要表達的內容。
報導求其真,文學求其美,報導文學是既求其真,又求其美,增加讀者的了解,達到善的目標。天帝教親和理論的報導文學就是以真實的事實告訴同奮,以美的方式表達,達到共同的善解。
自師尊證道之後,我每天祈禱「凝聚道氣,堅定道心,安定道場,永固道基」,開導師在教院領導同奮,提升同奮的道氣,凝聚同奮的道心,和諧教院的力量,永固天帝教的教基,同樣的,在教訊傳播的工作,首要的工作也是發揚同奮的道氣,長養同奮的道心。
師尊證道之後,我代理首席使者二年,就任第二任首席使者八年,在十年之中,面對三信危機–信仰危機、信心危機、信任危機,我確立了三個原則:
第一、 上帝信仰不變。
第二、堅定救劫信心。
第三、信任組織領導。
今天又有新的三信危機,第一是對師尊第三天命的危機,師尊的第一天命是上華山,確保關中地區,第二天命是到台灣,確保中華民國的復興基地,第三天命是復興先天天帝教,請求上帝的真道重來人間,第三天命有二個任務–化延核戰毀滅浩劫、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對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這個任務,有些同奮在觀念上有盲點,這是我們現在面對的危機之一。第二是對天人炁功的危機,天人炁功逐漸變成少數人的神通,濫用了天人炁功,誤用了天人炁功,我們要重新整理天人炁功。
天帝教需要有一支以親和傳播理論為中心的筆的隊伍,一起來為弘揚上帝真道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