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蕭大宗師宗教哲學研討會閉幕式致詞

維生首席.發佈日期:2001/01/07

  非常難得,兩教完成了三度的共同會通,共同依據宗主留給我們、人類最寶貴的財富-二十字精神,在會通的對話中都有更深層的認識,也因為有了認識,我們也會共同承擔起向宗主的承諾。

  我很願意在此向大家報告,我很幸運真正親澤過宗主,當時我還只是一個八歲的小孩子,但是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宗主是一位非常慈祥和藹的一位老人,當我親近他老人家的時候,我的父親涵靜老人是三十三歲,宗主是三十九歲,宗主要我的父親涵靜老人家接下在上海開發道場的任務,我為什麼想要用「慈祥和藹」這四個字來形容宗主?這四個字是宗主賜給上海宗教哲學研究社的社訓,上海宗教哲學研究社的社徽是一個盾牌型式,一面是廿字真言,中間是一個紅「心」,這個紅心的原始設計人是孫佩兮老先生,孫佩兮老先生是湖南人,是一位畫家、書法家,一開始廿字以圓心排列,中間是空的,孫老先生用筆寫下一個篆體的「心」字,同時請宗主賜字,宗主就是留下「慈祥和藹」這四個字,這也是我對他老人家的印象,認為他老人家是一位非常慈祥和藹的老人,而且是非常平易近人,非常的生活化,跟我們一樣是有血有肉的一個人。

  我的母親常說:我就是喜歡聽宗主講道,宗主講道總是那麼的平靜,那麼的平易,他平靜的跟你講,但是講完之後讓你終生難忘。我的母親還說:宗主做一手好菜。在宗哲社首先第一件事是培功立德,先做精神治療,坤道是穿著旗袍燒布丹,宗主有時候就說了:李夥計!唐夥計!你們幾個人到我家來,我做菜給你們吃。宗主習慣抽水煙,宗主平常生活上的樂趣就是捧著水煙袋,抽一陣煙,喝一口茶,這個時候他老人家的詩性大發,就開始寫詩了,我手上還保留有一首宗主在黃山做的長詩,我非常珍惜他老人家留下來的這一件作品。

  因此,在我的感受中,宗主充滿了人性,他關懷每一個人,他關懷身邊的人,從他的身邊擴大到關懷眾生,宗主來自民間,接觸過軍閥的士兵,了解軍閥士兵的痛苦,接觸過最貧窮的生活地區,從四川到湖南、湖北,關懷萬生萬靈,更愛同胞,他老人家對人的愛是他一生親身走過來的心路歷程,每當我們恭讀宗主留下來的言教,感受到是那麼的親切,是那樣的感人,就像是我們每個人心裡想說的話。

  宗主是一位了解中華文化傳統的人,留給我們最寶貴、最平實的財富-廿字真言,他老人家更是尊敬所有的宗教,所以他老人家提出「宗教大同」的說法,但是他老人家對大同的觀念是無私而大公的大同境界。有些印象不是我父親或是我母親講的,抗戰開始,我父親在華山,宗主老人家在黃山,山山相對,我是聽王震南先生講的,王震南先生是先總統蔣公的表弟,曾經做過軍事委員會的軍法總監,抗戰時期工作的地方就在黃山下,宗主在黃山的供應大都是由黃山下的屯溪送上去,所以王震南先生非常了解有關宗主生活的情況,還有一位馬曉軍先生,當時也在黃山腳下附近地方工作,這些老先生們與我父親在講話的時候,我在旁邊侍候他們,聽了很多有關宗主的故事,我感受到宗主所講的大同不是統一或一統的「大同」,而是立公去私的大同,以現代話來講就是多元化,在共同平等的基礎上一起發展,這是中華文化傳統的大同思想的理念,大同絕不是合一,更不是一元,所以我對天帝教同奮說:天帝教不跟各宗教爭市場,而要爭千秋萬世的人心,我認為這也是宗主重要的精神所在。我的父親涵靜老人完全承繼了這個精神,留給天帝教的就是「人本精神」,他老人家告訴我們天帝教同奮:你參加天帝教,仍然可以信仰你原有的宗教。我本此精神,甚至認為信仰天帝教的同奮,同時也可以信仰其他的宗教。只有先從你自己開始,打開門戶,才是救劫的宗教,才是人本的宗教。

  在今天閉幕的時刻,我是一個歷史的回憶者,我提出對宗主老人家在我的記憶中永遠不會磨滅的那一部分,請在座的先進、道長們參考,我們天德教、天帝教的同道、同奮們一定要為宗主編寫出年表,將一代宗師的人格、身路歷程、心路歷程表現出來,使得他老人家的道德、人格流傳千秋萬世,他老人家的言教更是我們兩教同道、同奮永遠不會忘記,永遠遵行的教誨。天帝教走的路正是「入世苦行」的宗教之途,入世苦行是「在紅塵而不染塵」,因此要「一面生活,一面修道;一面救劫,一面弘教」,就是在生活中修道,在生活中傳道,先從自己的家庭做起,「家為教本」,教化立根在每個家庭裡,愛就在我們的家裡,兩教同道、同奮一本宗主的廿字精神立足人間、立足家庭,共同奮鬥,相信宗主在無形一定賜給我們更多、更大的信心、智慧、力量。

  謝謝各位貴賓,現在誠摯的宣佈第二屆蕭大宗師學術研討會圓滯祝幕,我們共同奮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