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講】談心法開心燈 萬道霞光照法緣
南屏道濟:
民國七十七年戊辰十月廿一日<
一、問:一切眾生,不成菩提,及阿羅漢,皆由「客塵煩惱所誤」,此「客塵」何所指?
答:這就是說,有如行路的客人,投宿旅社,待餐宿完畢,就整裝轉向前程,旅社對於遊客只是權住方便而已,故不須安住於此,若是此旅遊行客是旅店主人的話,他便可以安住於此,不再四處漂泊了。世人妄念連綿,心猿難制,有如漂泊遊客,處處投宿,食宿不定,不知前程之何止,有如業報將盡,又造新業,三界輪迴,無處依憑,解脫無期,旅店主人,譬如智慧聰明之人,發現目標,駐足停步,不再遊蕩,其胸中藏妙堂之妙,佛陀占山為王,法身含蓋須彌山,三界自在掌中握定,旅店已成佛祖淨土,此即反客為主真意也。
又何以謂之「塵」?虛空自在,不動無聲,微塵細末,晨光照現,有如寰宇眾生相,彼起彼落,搖動飛揚,不知所止。此為塵相真義,太陽之光何以顯現塵末之動,有如智慧法光,照耀濁世。可啟無明慾動之眾生形相,於動中源頭,只見虛空一片寂然景像,由此可見煩惱之體,生死相續,輪迴不息,虛妄不實。故欲破除外緣塵惑之事,可循智慧光芒。照顯真如不動之本體自性,即塵相不動真空之謂也。
故曰:自性不知有動靜,外緣塵濁亂心田。
客泊知止旅店主,自心淨土客塵清。
二、問:現在講了很多的修道心法,若是凡夫愚蠢,了悟大道又不可得,是否有修道方法可循?
答:大道無情,眾生有情,大道無相,眾生卻有相,故大道必須由眾生的思想行為當中,發現出某些做人的真理,孔子教「仁」,是大道在於人類行為的具體準則,未悟大道真理之前,不妨依聖人明訓順道而行,自然不會迷失方向,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是儒家修行法則,一心奉行,有恆不倦,將漸漸能體會其中滋味,終而覺悟大道真相。
三、問:感情之事,包括愛情,青年男女若有動情之處,如何自持?
答:「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自古聖人並不認為情慾是一種罪惡,然而必須作理智的處理罷了,「發乎情,止乎禮。」佛陀教人慧劍斬情絲,並不是要人絕情絕慾,乃是希望人人找到自性,則自然可以中和達道、合情合理也。
四、問:現代人書讀的越多,慾望越大,離道越遠。此何故?
答:現代人讀書,講功利不言道義,所研究的科目,並不重視修心論道之學,而是科技新潮知識,這種讀書目的,乃為了滿足將來物質慾望,故讀書越多,慾望越大,唱高調的是這種人,真正有危難臨身,跑得最快的也是這種人。歷史上的忠義英雄,如荊軻、高漸離皆屠夫之屬,並沒有很多的學問,但能做出轟轟烈烈俠義大事,這種人雖沒有「學識」,卻真有「學問」。
六祖惠能亦向江州別駕說了:「欲學無上菩提,不得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
故書讀得多,並不高尚,修養功夫做得好才是學問根本。
五、問:若有修道之人,發菩提心願,捨家棄兒,出家修行,奉行三施,是否可稱為「真修行」?
答:布施,由己而外,博愛必由愛親人之心,推而廣之。「私」與「愛」是不同的,私乃是執我偏取,愛則是內心施授,捨家棄兒,偏執修行,並非正道,既有菩薩犧牲濟眾之心,必不廢親情倫理,種子好比是修道心,助緣磨難必先由家庭做起,修心不動,家園生根,度己度人,先改自家本性,火宅修心,乃見本來真知。
若是家人同意而出家修行,更須精進,期成果之日,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不可像現時許多修佛大眾,居寺堂之內,唸誦經藏,一日過一日,竟然不知出家修行,一日不作,一日不修,必欠天下眾生一日之債,或有混跡法會,終年不斷,四方奔忙,經懺一響,自性已亡。
六、問:「法」何從而生,「經」由何而來?
答:一切萬法,本自不有,一切經典,因人而說,若無世人,諸緣盡滅,法相、經典,悉歸虛空,所以佛即是眾生,無眾生即無有佛所說法、所說經義,領悟之時,眾生是佛。
七、問:「世人終日口唸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口但說空,萬劫不得見性,終無有益」,此句法言何所指?
答:末法時期,人心惶惶,學佛成為時髦,讀兩句法語,便四處怨嘆「人間是苦海,一切皆空。」不見內心修慧,無明還是無明,火氣始終暴戾,口說空意,遇事憤懣,這種修行,有如畫餅充飢,看得見樣,不得而食。
八、問:二僧論風旛義,一曰風動,一曰旛動,議論不已。惠祖曰:「不是風動,不是旛動,乃仁者心動。」……此何謂心動?
答:心著外緣形相,意識染塵,故有外形動態。大凡修行之人,都是精進研習經典的習慣,或稍有領悟之時,便自覺飽滿有成,然而遽然外塵打擊,便生無明,則所悟得之道,又迅失矣!六祖修持,不見外緣有礙,反納外緣為修道助緣,惠能不知經典,不識文字,平常不見威儀作態,乃其內緣本性已開,受納百般魔難,如大海能納百川,清流、濁水一般收容,大海亦不見有染,亦不見有不染,故真性如如者,外緣災難,並不覺苦,外緣快樂,也不現欣悅,自性有若虛空,時空無限,客塵紛亂,虛空自在。
修道人,喜談魔考之事,魔是慾念的化身,於凡夫,則認為惡運纏身,然修行人,缺魔則難於成道,魔乃修道助緣,「無魔不成道」,故所謂魔難,不謂有難,是「助道菩薩」也。
九、問:六祖立「無念」為宗,是何意義?
答:無念也者,諸境不染於心,常離外境,不由境上生其心,並不是百物不思,念頭皆熄。而是外塵不動,不折於境相,世人不知但說「空意」,口談見性,迷於空幻境上,亦是有念,念上生起邪見,塵勞妄想,波波交乘,自性來自中和,本無一法可得,故六祖以「無念」為宗,「無」為無諸塵勞之心「念」為念,而見真如本性,而真如本性何在?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不戀外情,外情不著,內情不生, 煩惱妄念,消逝無蹤,雖有知覺,理性為主,自性常在,無所依附,晶瑩光明,是為真如。
十、問:得悟自性,終無一法,則行為不必執於禮儀體相,一切制度可以不立,是吧!
答:悟自性,身即大道,然塵世業緣,因果在焉,引道之門千萬法門,制度律法應世權變,禮儀體相;導生信心,只要不執法為定法,不執體相為相,外形儀態,不動內性。
若是法規全無,眾生無明,必生大亂,儀形不具,眾生妄想,反敗大道,眾修不可望文生義,以為法制為道外制心之訂,須反躬自省,自然可以明白大道無心,應化有意,雖悟道大師,立外相規儀,並非執法,而是令諸未開悟後進,循路入道,而入悟覺之境,自是無法可圈,無規儀可循,有為法亦成無為法了。
以上所言無非為學子開覺路!
談心法,開心燈,蓮花開苞見法緣,面對首席運大法,萬條霞光透蒼穹,您們不悟此大道,如何跟得了首席步步踏登天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