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使者告正宗靜坐十期圓滿全體結業學員文
.發佈日期:1985/01/06
從西嶽華山時代 談到台灣天極行宮
各位貴賓、各位同奮:
宇宙間最古老的宗教天帝教,今天我來鄭重的宣佈重來本地球,是在中華民國的西嶽華山,而正式復興于蓬萊仙島。
當民國廿六年七月七日日本軍閥出兵侵犯我國發生蘆溝橋事變中日戰爭開始前五天,本人遵奉天命,辭官攜眷歸隱海拔二千八百多公尺的西嶽華山白雲深處讀書養氣,祈禱靜坐,精神上支援當時鎮守西北的胡宗南將軍。
記得廿七年春日軍佔領山西、陝西兩省黃河交界風陵渡渡口,砲轟潼關,河防危殆,人心恐慌,我曾吟詩一首「樂土樂土,爰得我所」慰贈胡將軍:『早奉天公賜合同,一方淨土留關中;十方三界齊擁護,豐鎬重開太平風。」一面由于苦修靜坐,得能天人合一,參悟宇宙境界,日與形而上的 上聖高真接觸會談,奉到 天帝傳佈聖凡平等,天人天同的宇宙大道。
今天天帝教的道統衍流與天帝教的教義「新境界」都是華山時代天人交通流傳下來的人間寶貴產物、歷史文獻,同時今天在座的貴賓蔣緯國將軍,就是當時我在華山所認識的剛從德國學成陸軍歸國,奉派在前線戍守潼關河防第一師的青年軍官,也是今天除了我的家屬之外,對我在華山修煉時代的唯一見證人。
我坐鎮西北門戶潼關對面的華山上,長期祈禱最後勝利,八閱寒暑,直到日本投降勝利下山,仰蒙 天帝佑護,關中安然無恙,確保一方樂土,得維國脈於不墜,這是天命第一次的證實。
回憶民國三十四年春,抗戰勝利前夕,其時人間雖尚無勝利預兆,但我在華山, 天帝即付予我的新使命「要我準備到蓬萊仙島去。」彼時我也不知蓬萊究在何處,不到半年日本投降,勝利還都,於逼我全家下山回歸上海,第二年始知蓬萊就是台灣。當時曾語老友程天放、潘公展、江一平、端木愷等諸位先生:「上海絕非樂土,台灣是中國反共根據地。」三十八年春我全家遂渡海來台,從踏上台灣土地,我就開始祈禱「確保台灣復興民族」。
當三十八年夏秋之間,台灣情勢危急,由于:第一、中央政府尚在廣州,中樞無領導中心,先總統 蔣公尚未復行視事,以國民黨總裁身份坐鎮廣州。第二、台灣當時僅憑一道海峽天險,實無戰備可言,人心動盪,惶惶不可終日,西北友好紛紛以中國之命運台灣之前途相詢,盼我速將靜觀所得,發表預測,以安人心。
強調天命仍在 蔣公
為了想喚起八百萬軍民誓與台灣共存亡起見,我憑一片丹心,閉門三天,祈禱靜坐,撰成我的「時勢預測」,全文分成四段:一、世運之轉變。二、據點之轉變形勢。三、台灣之前途。四、天命仍在 蔣公。現在我願就其重大部門分段說明:
一、第一件─世運的轉變,我說:「整個世界由于主義、思想、制度、生活方式之不同,正在動盪演變之中……必至本年中秋後,方可回天轉運……國際方面對我日見好轉,美國最先採取援華之方式,將是軍事援我防守台灣。」
這件不但是應驗的部門,而且是確保台灣的根本。回想當時國際的混沌,台灣的危急,誰能逆料第二年春夏之交,毛澤東會突然發動韓戰,美國對我政策立即轉變,於是第七艦隊、第十三航空隊奉命協防台灣,美國軍援與顧問為我積極裝訓三軍。
二、第二件─台灣之前途,我說:「台灣今後在反共復國及第三次世界大戰過程中,將為中國政治之最後歸宿,國際經濟重心,蔣總裁親自主持國民黨復興之根據,在軍事。不但為反攻大陸之軍事基地,且為中美海陸空聯合出動前進之基地。直至三次世界大戰結束,台灣始終可以確保為中國之自由樂土,世界之桃源。」
因為台灣是天心所鍾,地氣興旺,所以我以肯定語氣強調:
1.為我政府之最後歸宿─不久政府就定台北為臨時首都。
2.為國際經濟之重心─今天台灣的經濟繁榮,事實告訴我們,不但將為世界經濟大國,且為大陸同胞所嚮往,要求經濟學台北。
3.為蔣總裁主持國民黨復興之根據地─國民黨自蔣總裁重新改造,政策日見民主,以迄經國先生領導以來,與民更始,作風更加開明,氣象與日更新。
4.為軍事反攻及中美聯合出動前進基地─正當今天美國中共合作以制蘇俄,目前當然絕不可能,惟世變無常,要到三次世界大戰結束,方有定論;何況海峽兩邊人民,正在呼籲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因此,軍事部門此時無從談起,最後是否須用武力,將來如何收拾善後,恕我不再洩漏天機,我們必須信賴 天帝的安排。
5.「置到第三次世界大戰,台灣始終可以確保為中國之自由樂土,世界之桃源」─台灣之得能轉危為安,有今天的安定、繁榮,可與歷史上貞觀之治媲美,我們只有感謝 天帝的安排與庇護。環顧東南亞各地區中,何處尚能具備台灣這樣的生存條件,何處尚能比我們台灣有這樣的安全,所以我們應該深信台灣前途絕對樂觀!
6.瞻彼大陸同胞巳經深深瞭解大陸與台灣兩邊人民的生活水準,形成天堂和地獄的強烈對照,所以要求政治學台北,希望過著民主自由,安居樂某的生活。因此我的預言台灣始終可以確保為中國之自由樂土,有了比較,即可證明。
三、第三件─天命仍在 蔣公,我說:「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以星象言……應在本年中秋後重振威德,主持國政領導戡亂建國奮鬥到底……天佑中國,天下英雄必能一心一德,重歸 蔣公所用,完成時代使命。」
台灣當時已是險象環生,人心渙散,急切需要一種不可思議的向心力,維繫起來,團結起來,一切重頭做起。我憑一腔熱血,靈感啟示,毅然以神秘的姿態,堅定的語氣,強調天命仍在 蔣公,一定仍能繼續領導確保台灣,復興民族。
我的時勢預測在全民日報發表後不久,一個冬天的晚上,陳立夫、余井塘、洪蘭友三位先生相偕來訪,可能尚未看到我的預測,談及國家前途如何?我說,明年(三十九年)農曆正月元宵蔣先生如不復職,我們大家只有準備跳海一途,希望儘速就商于吳稚暉、何應欽、張岳軍等三公。嗣在各方之敦請下, 蔣公終于三十九年三月一日復職,那天正是農曆正月上燈節,這說明一切安排均有定數。
天帝愛我中華民族
天佑中國,先總統 蔣公由復行視事,而當選連任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屆總統,建立了政治民主經濟起飛的基礎,國家建設之突飛猛進,和台灣之自由安定繁榮,事實呈現於世人眼前,台灣成為自由世界的反共燈塔,光芒普照,足以證明天命之真實,且是天命第二次的證實。
先總統 蔣公在復興基地上奠定了復國的基礎,完成了時代使命,于六十四年大星殞落,與世長辭。嚴前總統家淦謙沖為懷,于六十七年元月間自動讓賢。經國先生順利當選第六任總統,正符上天原來的安排,且與民國六十六年八月間美國國務卿范錫訪問北平前,我應香港新聞天地社之請撰寫「台灣前途絕對樂觀」一文(刊載于新聞天地第一五四三期)有關經國先生一節所料完全相同。我說:「台灣的前途中興復國的重任,自然而然落在大忠大孝的蔣經國院長肩上,天予人歸,「天命仍在 蔣公」。
經國先生當選第六屆總統六年任內,勤政愛民,領導堅強,突破了中美斷交與能源沖擊等重重危機的考驗,去歲又當選連任第七任總統,相信今後台灣必將更自由、更安定、更繁榮;我們更應相信天命未來的安排!
綜合以上列舉天命證驗的神蹟事實,在在均證明 天帝愛我中華民族,尤其愛我中華文化的老根,因為中華文化就是 天帝的真道。而中華文化的老根正厚植在今天的台灣;所以吾人必須在台灣順應自然,迎合天心,負起復興 天帝真道─天帝教的責任,方能化延核子戰爭,拯救天下蒼生,方能進而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各位同奮要知道天帝教就是在這樣順應時代的需要,合乎人心一致要求下,尤其是在世界毀滅將要臨頭之危險時刻, 天帝悲憫世人,不忍不教而誅,所以特准帝教重來地球,于一九八0年民國六十九年十二月廿一日在蓬萊仙島復興,並于民國七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奉到中華民國內政部許可自由傳播,正以台灣寶島為起點,上體天心,普化全球。
本教正宗靜坐是普濟蒼生永享和平幸福,接引原人回歸 天帝左右的一葉慈航。從民國六十八年七月間開班傳授正宗靜坐,當時我曾公開宣佈只舉辦十期,迄今十期即將完成,靜坐班同奮已遍佈寶島,而且都是效忠本教的中堅幹部,這是世界宗教創教史上的一大特出。
齊心合力不辱天命
本教重來人間,四年多來,一面不斷在從事向下紮根,第一是完成了大經大法與理論根據:天帝教教綱─為建教憲章與宏教依據。天帝教教義─不僅是適應當前環境需要的新宗教哲學思想,而且是超越時代的宇宙人生的新境界。第二是建立台灣四個宏教據點,在力行廿字真言人生守則培養教徒同奮的正氣,必須每日早晚反省檢討做人做事有無違反守則規戒,有則懺悔痛改,無則加勉。第三是發動全教同奮,負起時代使命,長期祈禱誦誥,哀求 天帝,拯救天下蒼生,化延世界核戰毀滅浩劫。第四是去年夏天我赴日本傳道,跨出宏化全球第一步,並於富士山標高二千四百公尺白雲深處舉辦天帝教擴大祈禱化解人類毀滅危機,減輕日本重大天災大會,以應天心。第五是全憑同奮自己的力量興建完成一座天極行宮,這不是普通供奉偶像的廟宇,而是一座頂天立地旋乾轉坤,空前未有的精神堡壘。
靜坐班同奮們,你們都是 天帝的使者,都知道天命的可畏,不為個人求福報,而為大地蒼生奮鬥祈禱,一直是在默默犧牲奉獻,不斷出心出力出錢,所謂「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功德是真實不虛,無形自有考核。你們更應深信 天帝的未來安排,共同幫我達成 天帝在華山時代交付我到蓬萊仙島來的新任務。
今天本教同奮最重大的任務就是天極行宮玉靈殿的特定任務,這是關于中國的命運,台灣的前途,我們自身的生存,你們大家一定要繼續努力奮鬥,加強培養正氣虔誠祈禱誦誥,發揮精誠力量,來精神支援玉靈殿殿主 國父孫公、副殿主先總統 蔣公,順利執行 天帝交付的特定任務。
這任務就是:一、結合無形有形力量,鞏固台灣復興基地。二、策動大陸人心思變,導發反共革命。三、迫使中共褫魂奪魄,放棄共產主義接受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這是中華民族瀕臨存亡絕續時刻的天命,今天本教正宗靜坐班十期圓滿,希望第一期至第十期全體結業閱奮,以及坤道靜坐班第一期至第三期結業同奮大家奮起精神支援,大家起來參與祈禱誦誥,大家可以早日看到天極行宮的特定任務完成。但願你們將來都是親眼看到完成這空前未有的天命的歷史見證人。
最後大家起來高呼:
天帝!我願奮鬥 天帝!我願奮鬥 天帝!我願奮鬥
※原文刊載於<天帝教教訊第十五期>